打造全球创新网络的核心节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下载凯发k8

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打造全球创新网络的核心节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

打造全球创新网络的核心节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4-01-24 13:00:00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李一能 解敏 陈佳琳  

围绕加快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以城市更新创新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增强上海跨学科跨层级跨领域创新协同效能……今天上午,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20位政协委员先后登台,围绕“建设什么样的上海,怎样建设上海”这一根本性问题,建真言、谋良策、聚共识。

图说: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委员们认真听会 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摄

建设支撑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以探索前沿知识和解决重大全球问题为目标,通过支持大科学计划、大设施建设,凝聚大团队、引领科学大发现,驱动未来大产业,正在成为大科学时代的发展趋势。”市政协委员田梅表示,为把上海打造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核心节点,需要率先承接与有效利用国际大科学计划集聚的人才、资源和科研成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扩大国际创新协同,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创新体系。

她建议持续强化大科学领先优势,对上海牵头实施的大科学计划给予持续重点支持,建立若干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全球总部,建设支撑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立面向全球科学家开放共享的国际数据中心、资源中心、样本中心和培训中心,打造国际化、开放性的新型研发机构和高能级创新平台,以顶尖设施和优势资源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汇聚上海、落户上海。

同时要重视大科学成果转化,将全链创新、多链融合的理念贯穿在大科学计划的组织推进全过程。围绕大科学计划,研究建立配套的多层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创新联动项目体系与接力转化机制,建立概念验证平台和专业化高质量孵化器,依托“天使会”等对一些高风险高成本的技术开展募资和投资,促进技术熟化孵化。

此外,还要支持开展大科学改革探索。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实施,一定会产生海量高价值大数据、聚集大批高层次人才。这两大“金矿”的交融促进,将推动上海成为全球创新体系的强大引擎。上海还应重点支持引领大科学计划的“全球性科技组织”主席、理事长等国际帅才落户上海,构建多层次人才的认定、服务和创新生态体系,出台有针对性的优先、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与扶持参与大科学计划的科研管理、标准化、国际合作相关高水平专业人才扎根上海。

优化营商环境“上海方案”

过去6年,“上海方案”不断升级,成为中国营商环境优化的开路石、试验田。市政协常委、上海经佳文化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丽佳代表市工商联发言时表示,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目前,上海营商环境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融资支持满意度较低、涉企政策知晓度和政务服务办事满意度有待提升、科技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环节仍需进一步强化。

“要不断优化‘上海方案’,进一步提升各类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给民营企业提供更大‘施展拳脚’的舞台。”赵丽佳建议,打破隐性壁垒,全面保障市场公平竞争。比如,推动民间资本切实参与重大项目,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民营企业参与意愿强烈、投资回报机制明确、进入门槛高的项目进行重点推介,确保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向民间资本真实开放,使民间资本进得来、拿得到、能发展。

同时,加快制度创新,全面推动靶向施策。赵丽佳建议,优化涉企政策制定机制,针对听取行业协会商会、民营企业意见不充分等问题完善制度安排,充分听取企业声音,让企业对政策轻松看得懂、简便用得上,还要通过多举措提升政策落地实效,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完善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工作机制,以评促改,对政策因时因势“打补丁”。

城市更新需要延续“烟火气”

建设人民城市,让人民安居乐业,是城市更新的根本指向。罗宝瑜委员在发言中建议,坚持向存量要功能、向集约要空间、向更新要效益,以城市更新创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将存量商办楼宇更新纳入城市更新,研究制定专项政策。优先开展中心城区核心地段的老旧商办楼宇更新,在尽可能保留原建筑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容积率平衡调配政策、创新技术应用、复合多功能的导入,打造集办公、零售、文化、居住和公共空间于一体的“垂直城市”活力空间。

沿街商业曾是城市最传统的零售方式,但在城市更新中,很多沿街商业逐渐消失,不少更新片区整体动迁后人去楼空,城市“烟火气”逐渐消失。

对标国际最佳实践,罗宝瑜委员建议,在城市规划层面,加快用地功能高度混合利用的试点和探索,打造工作、生活、文化、教育、零售餐饮、休闲娱乐等无界融合的活力社区。

政府可以根据片区征收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动迁和开发节奏,适应性地开设临时商业街区;将商业、办公、住宅、城市公共空间等功能有机串联,更好地聚人、引产、促经济,实现向更新要效益。

此外,“文化 商业”的跨界融合在新时期也大有可为。比如将具备本土基因和特色的中华老字号整合到商业体中发展,通过营销策略、店铺空间设计、产品包装等的提升,既能让高品质的本地好产品重回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拓展了他们的发展空间,激发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新民晚报记者 李一能 解敏 见习记者 陈佳琳

编辑:赵菊玲

看评论

推荐阅读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