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春天,上海经历了一场“倒春寒”。
三个月前,近7000家咖啡馆在大街小巷氤氲着热腾腾的香气;三个月后,多少独立咖啡小店欲摆脱困境,努力“活下去”。
面对房租、客流、现金流、原料物流、人工成本等各方压力,有人深夜求助,有人咬牙坚持,也有人黯然离场……何去何从?用韧劲对抗危机,只要挺过去,就能迎来下一个春天。
深夜求助 “无声咖啡馆”想要被看见
“请放心,我们还能活着,但是……”6月14日深夜,以听障店员为主的咖啡馆lili time,在自家公众号上发出自救文章,很快就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家“无声咖啡馆”怎么了?
“堂食暂停,店里的强项直接没了。”6月1日,闭店两月的lili time重新开业了,但店主章莉莉发现,来不及感受和店员们重逢的快乐,经营的压力就扑面而来。
“我们是以聋人咖啡师自主研发创意咖啡为主的精品咖啡店,擅长开展社区营造方面的相关活动和课程。而堂食暂停、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线下活动课程不能开展的现实情况,直接冲击了营业收入。”她说,独立小店没有大牌连锁的流量,线上平台的订单显得杯水车薪。
与此同时,lili time还面临自己独有的困难。“口罩之下,聋人员工好难。”章莉莉说,咖啡馆里70%的店员是听障人士,隔着距离他们听不清客人的说话;戴着口罩,他们看不到客人的唇语,人与人的沟通受到阻碍。即便是线上外卖来单,他们也听不到信息提示语音,更无法接听外卖小哥取餐的联系电话。
连日来,店里的营业额颗粒无收,但作为上海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被csecc认证为中国社会企业的咖啡店,lili time想要拼尽全力,通过自救活下去,用自己创新的咖啡产品来走出困境。而这个创新,就是手绘挂耳咖啡包。插画师通过手绘记录下疫情里12个感动的瞬间,制作了一套特别的原创主题挂耳咖啡。
一夜之间,无数人伸出援手,困境中的“无声咖啡馆”被看见了。“昨天大概有五六十位客人到我们店里自提挂耳咖啡,他们也会点一杯咖啡带走。”章莉莉告诉记者,线上平台更是涌入了7000多个挂耳咖啡的订单,大大缓解了小店的燃眉之急。自救的第一仗,打赢了。
咬牙坚持 梧桐树下扛起生存压力
“猛嘬一口”“紧紧抱住你”“tony,我来了”……愚园路上的石藤咖啡恢复线下营业后,老徐的创作欲愈发强烈。打包袋上的可爱涂鸦和噱头十足的话语,向好久不见的老顾客传递着思念的心情。
图说:石藤咖啡 张钰芸 摄(下同)
2019年,老徐和几位朋友合伙,在人民广场开设了第一家石藤咖啡,去年9月,第四家店开在了愚园路上,带来酱油饴拿铁、正广和桔子气泡美式等别具特色的特调咖啡。按照他的计划,今年的四五月份,应该能迎来新店收益增长,“客人们最喜欢在这个季节,坐在梧桐树下喝喝咖啡聊聊天”。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一切预设。
“3月中下旬,长宁区暂停堂食,我们只能做线上外卖,扣除平台费用,利润自然变低了。”老徐说,到了3月底,他感觉“有点吃力”了。“不断有小区被封控,经常有咖啡师告诉我,突然出不了小区,没法来上班。我们从每周排班变成了天天都要排班。”
从4月1日开始,所有人都陷入了漫长的等待期。而对于咖啡馆来说,他们失去了一年中最好的两个月。老徐说,往年排得满满的经营计划全部搁浅了。“一是不能堂食,我们只能做外卖和自提的生意,周边上班族、社区居民没法像过去一样来坐坐。二是很多活动取消了,像安义夜巷等各种集市,短期内都不会恢复。”
四家店的房租要付,咖啡师的人工要开销,原料物流至今没有完全畅通……从5月底重新营业后,生存压力始终压在老徐的心头,他也想了各种办法吸引顾客,来喝疫情后的第n杯咖啡。
在打包袋上用手绘来互动,是疫情期间就在做的事情。如今,老徐还策划了100组“抱抱影像计划”,鼓励客人约上最想拥抱的人,在石藤咖啡愚园路店会面、拥抱、拍摄,就能获得第二杯咖啡半价的优惠。整整100天没有相见的情侣,许久未能牵手的发小,都成为了老徐镜头里的故事。
“在上海,爱喝咖啡的人还是很多,希望我们都能坚持下去。”
精打细算,偏安社区浓缩人情味
“来啦?老样子?”昨天下午五点,杨浦区隆昌路上的a-love coffee里,店主老庞一边招呼着老客人,一边转身做了一杯冰拿铁。递出咖啡,见店里不忙,客人邀他在门外站站,一边喝咖啡,一边聊聊天,就像过去一样。
图说:a-love coffee
不是“巨富长”,没有梧桐树, a-love coffee的选址注定它不是网红店,但老庞却很庆幸,自己把店开在了这里。“我是结束了大连路地铁站的门店,去年8月开在隆昌路上的。为什么从人流大、市口好的地方搬走?房租便宜呀!”
创业伊始就遭遇疫情,他不得不精打细算。除了减少房租的支出,老庞也没有另外请咖啡师,里里外外都是自己一个人。“开店后小半年的利润,碰到两个月的疫情闭店,全都被房租抹平了,幸好重新开店后,老客人又回来了。”
6月1日那天,他凌晨4点半就赶到店里打扫卫生,从早上7点出头到晚上11时许,客人络绎不绝,大家都想喝一杯现磨的咖啡。因为原料还在路上,手边只有少量拼配豆和挂耳咖啡的老庞决定“任性”一回,实力“宠粉”,这三天进店的客人,统统免费送咖啡。
“这两个月大家都过得不容易,不管走进咖啡馆的时候心情如何,希望他们走出去的时候,都是开开心心的。”偏安社区一隅,a-love coffee做的都是街坊邻居的生意,健谈的老板让小店充满人情味。
不一会儿,店里又来了一位想要自己给咖啡拉花的小姐姐。“新买的拉花缸,到你这里来试试。”显然这也是一位住在附近的熟客。老庞说,希望疫情快点结束,重新恢复堂食。无论是顾客还是他,都想坐在店里,边做咖啡边聊天。
爱喝咖啡的上海人 都来撑一把小店
如常归来的上海,城市的烟火气中都夹杂着咖啡的味道。但面对原料、人力、租金成本“三座大山”,独立咖啡小店的重生并不容易。
据《上海咖啡消费指数》指出,截至2020年末,上海咖啡馆业态结构中,35.08%为连锁咖啡馆,55.88%为精品咖啡或小微咖啡馆。后者形成了上海咖啡市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也是疫情下艰难求生的群体之一。
“一杯新鲜的咖啡,是生活回归正轨的象征之一。”幸运的是,爱喝咖啡的上海人,支撑着这座城市开出了全球最多的咖啡店,如今也在力所能及地支持自己所喜爱的小店。
隔着手机的屏幕,许多人在深夜买下象征希望的手绘挂耳咖啡,让听障咖啡师继续他们的梦想。推开咖啡馆的玻璃门,老客人的“老样子”,更让老庞有了重新出发的安全感。还有疫情期间来自安亭的30杯咖啡订单,也让老徐感叹,爱咖啡的人,始终会追求他们记忆中的味道,即便好久不见,始终念念不忘。
经历了一场“春寒料峭”,街边的咖啡馆已经重开。那杯浓香四溢的现磨咖啡,让喜欢这座城市的人们魂牵梦萦。
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