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严如珏:3年打造全国首个地铁车站模型 25年炼成上海工匠-下载凯发k8

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爱国情 奋斗者|严如珏:3年打造全国首个地铁车站模型 25年炼成上海工匠

爱国情 奋斗者|严如珏:3年打造全国首个地铁车站模型 25年炼成上海工匠飞入寻常百姓家

城生活 2019-05-07 17:07:00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曹刚  

微信图片_20190507165704.jpg

图说:坚守一线近25年,严如珏从值班员成长为上海工匠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上海地铁第一运营公司技术主管严如珏,坚守一线近25年,从值班员成长为上海工匠、上海市杰出技术能手、技能大师、“十大工人发明家”,不久前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最近,她带领团队11名技术骨干,在徐家汇站工作区里新建了全国第一个地铁车站模型。

这个惟妙惟肖的仿真模型,静静地躺在以严如珏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里。长约5米、宽约2米,占地不大,乍一看有点像玩具,其实耗费了工作室所有成员将近三年的心血。

“打印”车站逼真还原

严如珏说,“像”是第一大难点。要尽可能逼真,各个模块不但要酷似原版车站,还得“动静皆宜”——屋顶的灯,开关自如,亮度足够;通风排热系统里的风,能进能出,力道强劲;空调冷冻水循环系统里的水,流动顺畅,流向清晰;闸机口、屏蔽门、卷帘门、自动扶梯……虽是微缩版,但个个灵活,且运动方式还各不相同。所有“机关”,都可在电脑屏幕上远程操控。

第二大难点,是“小”。模型的用材和内部机构,没法完全照搬原版,但又要达到相似的运动效果,给设计和制造出了很多难题——寻找指甲盖大小的合适电机,手工打磨几十扇高精度风阀,摸索迷你厢式电梯的机械原理……不断试错、返工、调整,严如珏煞费苦心。

“还好有3d打印技术,大多数特制零部件,不需要再花大成本开模。”严如珏笑言,模型里的齿轮、桌椅、消防泵、灭火器、抽水马桶都是直接打印出来的,精细程度很不错。

除了耗费大量精力用来设计、选型、研究机械构造,还有许多时间花在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合作伙伴身上。“厂家只做过静态模型,第一次挑战这么复杂、灵活、机关重重的模型,我们不知沟通了多少回。”

专注、坚持、创新,把所有细节做到极致——严如珏的工匠精神,清晰投射在模型上。

“神器”相助高徒辈出

为什么要花大力气新建一个车站模型?“这是一件生动形象的教具,能为员工培训发挥很大作用。”严如珏解释,站内地形复杂,空调、通风、排热、消防、照明、给排水等系统比较分散,其中不少隐藏在暗处。新人初来乍到,很可能会没方向,严如珏自己就深有体会。

1994年刚到地铁上班时,她在人民广场站当环境控制值班员,走遍车站各角落,发现隐患,立即报告。“我第一次跟老师傅半夜巡站,就迷路了。走了个把月,才有点眉目。”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在就能总览全局,看清车站布局和构造了。”严如珏补充说,模型还有“模拟各类故障”的功能,方便检修人员反复操练。“从值班站长、站务、运维到实习生,各类培训都适用,不需要再去实地兜一大圈,而且更直观、有效。”

有培训“神器”相助,严如珏会培养出更多高徒。事实上,在她的技能大师工作室里,已有多名优秀检修工经严师傅调教,迅速成长,独当一面。其中,刘志君、陈琪芸、李敏都考出了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证书。

  坚守一线发明连连

大师工作室里还暗藏一道“机关”——天花板正中,装了一道自动卷帘门,缓缓关闭后,将房间一分为二,为车站模型添一层保护。严如珏解释,模型里也做了卷帘门,能灵活开合,但无法展现“四重智能防护”功能,所以专门加了一道。

上海地铁站出入口的卷帘门,几乎都需手动、逐扇关闭,结束运营后,一些大站仅人工关闭十多扇门,就要花一个半小时。

严如珏带领团队开发卷帘门智能控制系统,设限位、红外线感应、下沿防触碰和视频监控等四重防护,还搭配语音提示。成果已形成技术标准,并取得国家专利,既提高了设备安全性,也减轻了劳动强度,关门的耗时骤降到五分钟。目前,这套系统已在5个车站试点,有望推广到更多线路。

紧急后备盘是车站关键应急设备,堪称地铁安全最后防线。10号线曾遇到紧急后备盘突然失电后自动锁死的情况,严如珏开发了授权保护开关,保障设备在失电状态下正常运行,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10号线全线推广,节约投资近60万元。

5号线剑川路基地以前的消防电话,抗干扰能力差、通话模糊。如果换设备,工程浩大,耗资不菲。严如珏率团队最终通过替换通讯模块解决了问题,为企业省下40多万元改造费,获得上海市工程建设优秀qc(质量控制)成果一等奖。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曹刚

编辑:任天宝

看评论

推荐阅读

"));
网站地图